可怜的天才!20岁入NBA,25岁被淘汰,他的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中的谎言。
在《消失的天才》系列中,约什-杰克逊可谓是最令人心疼的天才之一。他的故事如同一面被多次折射的棱镜,复杂而又扭曲。父亲的缺席、母亲的欺骗、球探们所“伪造”的报告、品牌方营造的虚假形象,再加上商业联盟为他构建的篮球梦想,共同塑造了一个拥有24种人格的天才;杰克逊在矛盾中挣扎,却感受不到自己真正的身份。
杰克逊于1997年出生在密歇根州南菲尔德的营养救济房中,墙壁上贴满了乔丹的海报。自他记事以来,就没有见过父亲。母亲阿普丽尔曾是一名田径明星,却因为缺乏固定工作和逃避繁重体力劳动,成为了监狱的常客。杰克逊的人生第一双篮球鞋是缓刑官送的,这个扭曲的礼物暗示着他的运动基因是母亲“偷来的赃物”,而篮球则成了他洗白命运的工具。
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,杰克逊的“噩梦”亦随之而来。母亲出狱后,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他身上,带着他在球场上接受严苛训练。即使球场熄灯后,阿普丽尔仍坚持让他在路灯下练习脚步。尽管杰克逊已经筋疲力尽,但她的执念却令他倍感压力。“你想像我一样蹲监狱吗?”这句话让杰克逊的篮球之路成为了取悦母亲的苦涩方式,甚至深深烙下童年的阴影, 埋下对篮球复杂情感的种子。
比较起高强度的训练,杰克逊更感到无助的是家庭所带来的不安全感。阿普丽尔的麻烦不断,他们不得不频繁搬家以逃避债务。在进入大学前的15年里,杰克逊辗转四座城市,转学八所学校。面对这样的生活,他淡淡地问:“朋友?你觉得我能有朋友吗?”不过,杰克逊的篮球天赋让他在14岁时即吸引了一些球探的注意。然而,这些球探为了自己利益,开始大肆抬高他的评价,称他拥有“杜兰特的骨架和威少的引擎”,却故意忽略了“情绪管理如同炸弹”的问题。耐克甚至为他塑造了“左手魔术师”的形象,但实际上他是个右手习惯者。
杰克逊在这些商业包装下,成为了全美第一高中生,并升入堪萨斯大学,凭借出色的表现被太阳队在第4轮选中。然而,站在商业角度,任何产品的成功都需要强有力的营销,而那时的杰克逊只是个思想尚不成熟的孩子。缺乏父母的陪伴以及合理的建议,使得他愈发迷失于谎言之中。进入NBA后,杰克逊的问题体现得愈加明显,他拒绝调整投篮动作,理由竟是“耐克说左手是我的商标”。这样的坚持使他的进攻效率始终未能达标,而曾经骄傲的防守在明星光环消退后也变得毫无纪律。
就在这一切发生之时,以他名义成立基金会的母亲因挪用公款卷入官司。同时,学校时代的考试成绩也被查出作弊,种种谎言被一一揭穿,使杰克逊深感压抑和焦虑。在一次闯入前女友家的事件中,杰克逊因非法入侵被捕,警方在他家中发现了满墙的《呐喊》摹本,而画中的瞳孔却被他画成了篮球。
历经灰熊、活塞到国王,多个球队试图重塑杰克逊的形象,却只反射出他内心的焦虑。到了2022年夏天,杰克逊沦落到发展联盟,虽然他场均能得到21分,但尴尬的是,没有NBA球队对他出手。杰克逊在推特上无助地写道:“我身体里有24个约什-杰克逊,但他们需要的是第25个。”虽然杰克逊的行为有时颇令人失望,但他的家庭背景和遭遇无疑让人心痛。
篮球工业催生许多超级球星,但也承载了像杰克逊这样的扭曲产物,他们的人格被摧毁,痛苦如影随形。回首杰克逊高中时期的猛扣时,数据算法却不会出现这样一个事实:那场比赛的篮筐高度被调低了5厘米——就如同他的生活,从一开始便带上了偏差的标尺。人生就是博,尊龙凯时,而杰克逊的经历则是一段值得深思的悲剧。
发表评论